本文从语音、语义、词法和句法几个角度探讨语体语法的内在机制。文章发现:语音上的高低、轻重和单双有语体的差异;语义上的具体/抽象、大小/多少、单独/集合等的对立,也有语体的不同;词法上语素的自由与否、古今差异、并列与偏正、分析与综合的不同,同样显示了语体的不同;句法上的层级高低、移位远近,也是语体标记的手段。语体语法的特征在语言的各个层面均有表现,不止是以往所关注的句法上的单一现象与效应。文章认为:语体语法不仅是语言整体性的表现,同时也是语言整体中的一个独立范畴。
语料库语言学在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汉语学界,能够同时在研究和教学两方面系统开发和利用自然口语语料库的现象还不多见。本文主要说明,自然口语语料库的建设可以为研究服务,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系统地转换到汉语教学方面。本文将通过若干实例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第一,在语音方面,口语语料库可以为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也可以为汉语语音教学提供新的模式。第二,在词汇方面,自然口语语料库能够为我们了解口语核心语汇提供有力的证据,也可以为词汇教学提供新的视角。最后,在句法及语用方面,口语语料库中所反映的句法现象可以扩展句法研究的范围,也可以为语法及篇章方面的教学提供新的材料。
魏建功曾就《切韻》韻目字的選定提出過“四聲一貫”和“鄰韻同母”兩條標準。本文在此基礎上,並考慮一些其他條件,如韻目需要採用無常用又音的字等,對 193 個韻目字選定的理由加以分析,所得出的結論是:即便不考慮魏氏所重視的與《歸三十字母例》的關係,也可以對韻目字的選擇做出相當合理的解釋。在分析過程中,《切韻》本為隋太子楊勇撰獻的看法發揮了一定的說明能力。
本文以礼貌策略为理论基础,从“权力关系”、“友好关系”、“感情关系”3 方面出发,通过详细的定量调查和定性分析,对《三言二拍》其中 10 卷作品中的对称词进行了网罗性和理论性的考察。同时,本文按照古汉语对称词的特性,指出了传统理论的遗留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修正了传统理论中的部分假说,对该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而做出了贡献。
本文對“怪道”在近代漢語中的用例進行了窮盡性的統計,歸納出該詞有 5 個義項,分析了其意義和用法,又將“怪道”與其他形式和意義相關聯的表“醒悟”義的詞語進行比較,探討其語法化的歴程及“醒悟”意義的來源。本文認為“怪道”的構詞方式是附加式,其中“道”字是動詞詞尾;其表“醒悟”義的副詞用法的產生跟其句法位置和使用語境關係密切。
“现实”(realis)指的是通过感知(perception)观察到的已经成为事实的客观现实,而“非现实”(irrealis)则指的是通过想象构建出来的主观想法。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在一些形态语言中现实与非现实的语言化是通过形态变化来实现的。本文考察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的非现实定语言语实现的句法条件和语用限制。结果显示,定语的主内句位抑或宾内句位是实现现实与非现实语言编码的句法手段之一,定语的非现实情境的句法合法性是通过宾内定语这一句法角色来实现和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