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語学
Online ISSN : 1884-1287
Print ISSN : 0578-0969
最新号
選択された号の論文の9件中1~9を表示しています
特集:中国語の自然会話に見られる聞き手行動を対象とした会話分析研究
研究論文
  • 市原 靖久
    2024 年 2024 巻 271 号 p. 81-100
    発行日: 2024/10/31
    公開日: 2024/12/14
    ジャーナル 認証あり

    本文主张将上古汉语“夫”的所谓“发语词”用法与其远指功能联系起来理解。“夫”不仅指示对话场景中的对象,还具有指示对话双方记忆或经验中对象的“认同用法”。基于这一功能,“夫”引入句子或语篇的话题,使该句成为对话题属性的判断以及后续语篇的参照点。“夫”的这些功能在特定语境下得以扩展:从结构上来说,“夫”后接对比结构时,可以认为统括整个句子;从意义上来说,整个句子表达的是只有说话者已知的主观内容,从而引出转变话题或讨论的前提。随着这种临时使用的不断重复,“夫”的话语标记功能逐渐确立。经过这种语用化过程,“夫”最终成为表达某种主观意义时的语篇标记,这就是“发语词”用法。

  • 青木 萌
    2024 年 2024 巻 271 号 p. 101-116
    発行日: 2024/10/31
    公開日: 2024/12/14
    ジャーナル 認証あり

    本文主要论述了普通话里表示经历的“V+O+过”。首先,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际语料证明除了方言,普通话里也有表示经历的“V+O+过”,且并非罕见。其次,笔者深入探讨了“V+O+过”的句法语义特征,认为:“V+O+过”里有提高描写性的成分,并且从语境的角度来看,“V+O+过”的 O 是旧信息,不适合充当句子的自然焦点,O 之外的成分则更适合充当焦点,因此“过”往往不需要放在 V 和 O 中间来专门突出动作行为的经历,而更适合放在 O 后面来表示整个事件(event)的经历。此外,笔者认为在分析“V+O+过”时应结合方言以及语言演变等问题进行综合考察。

  • 中田 聪美
    2024 年 2024 巻 271 号 p. 117-135
    発行日: 2024/10/31
    公開日: 2024/12/14
    ジャーナル 認証あり

    “不带 X 的”来自于方言语法,但近几年逐渐出现在普通话中,其接受度也呈现上升趋势。本文将“不带 X 的”分为甲式与乙式两类,从情态的角度分别进行考察。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发现,甲式“不带 X 的”的情态义为:预期情况 X 未/不实现;而乙式“不带 X 的”的情态义为:劝阻受话人不要做 X。在认识其情态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语义句法特征进行探讨。以此证明,甲式“不带 X 的”表示说话人对命题 X 的认识和态度,属于“命题指向情态”;乙式“不带 X 的”表示说话人对受话人的传达态度,属于“受话人指向情态”。从主观性与交互主观性的区分来看,前者为主观性表达;而后者为交互主观性表达。

  • 2024 年 2024 巻 271 号 p. 136-152
    発行日: 2024/10/31
    公開日: 2024/12/14
    ジャーナル 認証あり
feedback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