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2016 巻 8 号 p. 241-248
纵观中国的社区建设所走过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预测到,这个课题依然面临着多样的挑战。难,且棘手。中国和日本虽然在社会体制和发展时期上存在着差异,可这两个国家都曾选择优先发展经济,通过财政投资和融资实现了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使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作为优先发展经济的副产品,两国社会都步入了少子高龄社会。
经济成长使市场原理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淡化了过去人们在社区生活(共同体)中形成的互惠互助的共生关系。在这样的局面下,日本社会开始寻求“地域力的再生”,即通过社区居民的互惠互助来解决社区内部的养老护理、生活困难等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从把握近代社会的视角来重新看待护理保险制度成立以来的这十五年。厘清这十五年给基层社会——家庭、家人、地域等——带来的变化。我发现,进入近代以来,人们生活在一种假想的、虚幻的自立自尊中。人们无视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错误地以为自己可以独立于社会来达成“自立”和“自尊”。而真相是,如果没有“相互依存”,人类社会便无法正常运转,人便无法生存。而所谓的尊严,其实就存在于“生和死”的意义之中。我认为,对于我们长久以来对“依存”的视而不见,是必须正视的。因而我在这篇论文中就人类社会的现实、生与死的意义等重要课题进行了讨论。我相信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能够造就使社区共同体再次焕发活力的基石。